北海道黃楊(Euonymus japonicus)也稱日本冬青、日本黃楊,為大葉黃楊的栽培變種,屬衛矛科、衛矛屬的常綠闊葉樹種,原產日本。1986年由中國林科院引種到北京,經過多年的馴化、繁育、優選,已成為適宜中國北方氣候條件的優新常綠喬木品種。 在我國南北方各省區城市綠化中均有栽培。
該品種樹姿優美,四季常綠,秋季成熟果實開裂,露出紅色假種皮,綠葉托紅果,令人賞心悅目,觀賞價值,現已成為我國大部分地區造林綠化及園林綠化的優新品種。 由于長期栽培,葉形大小及葉面斑紋等變異,有多數園藝變型。
習性喜光,較耐陰,適應肥沃、疏松、濕潤地,酸性土、中性土或微堿性土均能適應;生長速度較快,年高生長量可達170cm,平均生長量約為70cm,5年生苗高可達3m以上;頂梢粗壯,頂端優勢明顯,單干直上,表現出優良的喬木性狀;壽命長,萌生性強,較耐修剪;具有耐寒、抗旱、抗病蟲性強的特性,成樹能忍受-23.9℃的低溫,其耐旱能力也優于普通的大葉黃楊;吸收有害氣體的能力強,對二氧化硫、氫氣、氟化氫等有害氣體都有很強的抗性。北海道黃楊抗白粉病、黑斑病能力較強。
栽后管理
1.澆水
澆水是保證栽植成活的主要措施。由于北方春季干旱少雨,栽植后可每隔4-6行在行間用土培壟,以利澆水。一般要求栽植后24h內澆一次水,隔3-5d澆二次水,再隔5-7d澆第三次水。澆完三次水后,可根據天氣和土壤墑情考慮是否澆水。每次澆水量不可過大或過小,以澆水后苗木不倒伏、傾斜或露根為準。一般在夏未就要控制澆水,目的是防止苗木徒長。每次澆水的時間,在早晨或傍晚,不宜在氣溫高的中午進行。
2.中耕除草
栽后中耕除草是苗期管理的一項經常性任務。一般宜在降雨或澆溉后進行。通過中耕除草,可以疏松表層土壤,促使苗木根系發育。中耕時一般苗木附近應稍淺些,株行間可適當加深,通常3-5cm。北方地區一般春季干旱,秋季雜草已停止生長,所以春秋應以中耕為主,夏季則應以除草為主。除草要堅持除早、除小、除了的原則。
3.追肥
追肥可及時補充幼苗對養分的需求,促進苗木的正常生長發育,提高造林質量。據研究,北海道黃楊在幼苗期需磷較多,而生長旺季需氮較多,到秋季停止生長時則需鉀較多。在苗木栽植后,宜在陰天或早晨、傍晚空氣濕潤時,在葉面噴施0.4%的磷酸二氫鉀,一般每月葉面噴施3-4次即可。在苗木速生期,可追施尿素氮肥。在追肥方法上,一般結合中耕除草進行。追肥應距苗木15-20cm處,不宜過近,追肥后立即覆土。也可將追肥溶解在水中,澆在距苗木10cm處。追施氮肥一般應在夏季進行,不宜遲過“立秋”。8-9月份施肥以磷、鉀肥為主,以促進苗木木質化,提高抗寒越冬能力。
4.整形修剪
由于北海道黃楊具有很強的頂端優勢,成枝力相對較弱,可通過適當的整形修剪,培養出理想的主干和豐滿的側枝,使樹體圓滿、勻稱、緊湊,供人們欣賞。在修剪上,適宜夏剪。小苗一般均具有明顯的主干,側枝多生長在樹體中下部,在整形修剪時一般不截干,只對幼樹基部側枝進行短截。為培養觀賞樹型,以尖塔形、圓錐形較多。一般情況下,對成樹只剪除自干莖萌生的徒長枝及競爭枝,以避免形成雙頭雙干。如果出現多頭,應及早培養主枝或替代主枝,保持高生長優勢,并使側枝均勻分布。樹體整形修剪的枝條,可用作扦插繁育材料。
5.病蟲害防治
北海道黃楊的抗病蟲害能力強,一般不易遭受病蟲害危害。其主要蟲害是黃楊尺蠖和天牛。黃楊尺蠖以幼蟲食葉為害,為害初期,可用90%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或20%速滅殺丁5000倍液噴灑。天牛主要為褐天牛,以幼蟲蛀食主干或主枝,危害時期主要在高溫干旱季節,可通過人工捕殺成蟲或用40%樂果乳劑毒殺幼蟲方法進行防治。
北海道黃楊雖然抗寒力強,但在幼苗期進行適當的冬季防護還是必要的。做好冬季防護,有利于保護木質化程度不高的“秋梢”,為來年開春迅速生長打下良好基礎。入冬后土地封凍之前,在給苗木澆足上凍水后,應采用支架薄膜覆蓋法防護。即在苗木行的兩頭和中間每隔5-6m打一木樁,木樁高于苗高20cm左右即可,在木樁上牽拉一根鐵絲,用塑料薄膜給每行幼苗搭起一座小“帳蓬”,塑料薄膜兩側和兩端均用土埋實,密不透風,直至二年春季氣溫回升穩定時揭開。
聯系人:楊國興
聯系電話:13953399133
聯系人:楊國旺
聯系電話:13581020444
地址: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張周路與姜萌路交叉口
北海道黃楊苗圃基地: 姜萌路和濟青高速交叉口往南100米路東
【了解更多】
淄博周村國興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